在大數據時代,什么樣的數據最具有挖掘價值?在信息安全問題頻現的今天,如何才能安全地開放數據?如何才能保障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商業安全? 在天眼查創始人兼CEO柳超博士看來,“私有數據的時代已經過去。未來,公開數據將以無限連接的方式,解決更加廣泛的商業安全需求。”基于此,天眼查于2018年1月底上線了“商業頭條”功能,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,推送用戶所關注的、尚未關注的、有價值的商業信息。該新功能和原有的“查公司”、“查老板”、“查關系”的“商業查詢”,形成了“商業信息獲取閉環”,并實現從財經到科技,從國內到國外的500+媒體、1000+頻道報道精選的全領域資訊覆蓋。 在移動化和碎片化漸成趨勢的當下,“商業頭條”為用戶定制個性化商業話題,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方式。通過聚集實時滾動更新的優質商業新聞,來實現天眼查從“搜索引擎”到“推薦引擎”的“商業信息獲取閉環”,一站式滿足用戶所需商業信息,這也是天眼查在“商業安全”上的重大布局。 2016年,天眼查產品剛剛上線,那也是大數據產業發展最為艱難的時候。在當時看來,公開數據沒有任何訪問壁壘,可以隨意抓取。因此在資本市場的眼中,私有數據比公開數據的價值更為明顯,這導致當時“買賣私有數據”的現象頻發,整個大數據產業的“競技場”凹凸不平。 隨著“促進大數據發展”以及“政府信息公開”兩個關鍵性條文的明確提出,柳超明顯感覺到市場安靜了,開始變得合法合規。也是從那一刻起,大家的視線才開始轉移向“公開數據”。 為什么說公開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?在天眼查柳超看來,“數據的價值在于鏈接,然而私有數據是存在數據孤島的,只有公開數據才能規避這一問題,并通過鏈接、挖掘來產生更高的用戶價值。” 柳超打了一個比方,“就好像一塊木頭疙瘩只值10塊錢,但經過雕刻、加工、包裝最終變成工藝品后,可能賣到10萬、100萬、1000萬。大數據也是一樣,放在硬盤、excel具有的只有體表價值,但當它經過數據動作,清洗之后就創造了展示價值,可以畫餅狀圖,出報表。”簡言之,就是經過不同的加工,從低價值變為高價值。 然而想要通過加工,將數據變成關系圖譜并不容易,理論上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。柳超解釋說,“現在大家用的數據庫是關系型數據庫,研究者證明關系型數據庫是滿足ACID理論的,只要滿足這個理論就意味著關系型數據庫是完備的,它可以用來表述所有的商業模式,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夠直觀;圖數據庫雖然很直觀,但研究者已經證明它是不可能實現ACID理論的。” 因此,天眼查團隊只能試圖在特定行業對圖數據庫進行快速優化,試圖以“關系圖譜”為入口,解決用戶“快速尋找關系”的這一痛點。 自1883年,柯克霍夫原則提出——安全,必須通過透明、公開來保證,而不能通過隱匿來實現。無論是在密碼學領域、軟件領域,還是現在熱火的區塊鏈領域,都是因為開放才安全,“正是因為開放,所以大家才信任它。”柳超說。 2013年9月16日,騰訊總裁劉熾平宣布,騰訊將搜索業務連人帶機器、流量、入口一塊打包給搜狗。當時,柳超也作為資產的一部分,進入搜狗,“那是我第一次被賣”,柳超打趣著說,“當天宣布完這個事我特別樂呵,感覺非常有幸能夠見到騰訊這么大公司,通過戰略開放合作把自己賣給其他公司。” “開放不僅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能力。”這句話,馬化騰曾在騰訊的管理會議上提過多次,而對于當時的柳超來說,這真的只是一句線年天眼查App上線,柳超才對這句話的理解愈發深刻。當時的天眼查是一個無需注冊、登錄、沒有驗證碼的開放式網絡系統,相應的,天眼查收獲了由開放帶來的好處——使用方便、傳播快,但與此同時,“我們也面臨很大的被抓取壓力,所以就必須開發很強的反抓取算法,來對抗這種惡意抓取。” 一路走來,天眼查在不斷加強自身反抓取能力的同時,也在堅守開放的態度。也正是這種開放的戰略與心態,使得天眼查從“企業查詢”的簡單功能,逐步升級為 “關系圖譜”,從“商業調查工具”演化為“商業安全工具”,旨在“用公開數據,以開放的方式,解決廣泛的商業安全需求”,實現“讓每個人公平地看清這個世界”的使命。 |